《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创刊于1991年,是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管、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科技类双月刊。入选我国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引文数据库扩展期刊等,是城市和区域发展问题研究高层次交流的学术平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管理的资讯中心,大都市“科学发展、规划引领”的实践园地。

  •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王建国  毛佳樑   冯经明  石   楠   庄少勤   孙安军   孙继伟
     伍   江   张   兵  郑时龄  赵天佐   段   进   耿毓修   夏丽卿  唐 凯   徐毅松(以姓氏笔画为序)
  • 王才强  王祥荣  王新军  宁越敏  龙    瀛  李俊豪   李志刚
     运迎霞  张玉鑫  张   帆   张京祥  张    松  邹    军   吴唯佳
     吴缚龙  杨贵庆  宋   彦   金忠民  周    俭  周建军   周江评
     郑德高  赵万民  赵   民   俞斯佳  唐子来  诸大建   夏丽萍
     夏建忠  夏   胜   顾   浩   倪鹏飞  袁   媛  柴彦威   屠启宇
     黄晶涛  彭震伟  熊鲁霞   熊   健 (以姓氏笔画为序)
  • 张 帆
  • 骆 悰
  • 王 静
  • 祖源源  范晓瑜  周莲莲  唐丽蘋
  • 安一帆

目录 | 2023年第6期 总第173期 【本期主题:低碳出行与建成环境】 历年主题

  • 王月涛、田昭源、薛滨夏、李洪晶、马 涛
    城市建成环境绿色交通系统优化方法研究综述

    摘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运输、共享单车和慢行步道等多层次复杂系统,具备实用性、便捷性、经济性及可持续性等多重特性,对于当前城市建成环境的低碳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和侧面对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进行了研究,形成了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优化方法。以供需关系为基本线索,将城市绿色交通系统优化归结为交通承载力、交通需求量、耦合分析、多目标优化4个主要方面,归纳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评价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最后综合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提出基于供需关系的城市建成环境下绿色交通系统优化框架。

    2023 VOL6: (P11-P17) [摘要] [PDF下载]
  • 张 纯、宁延豪、梁 颖
    城市建成环境对通勤碳排放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基于城市形态理论和职住空间关系理论,以问卷数据和质性访谈数据为依据,运用分层回归研究法和质性研究法考察建成环境对通勤行为的影响,辅以北京市大栅栏社区、草厂社区和天通苑小区3个分别位于北京市老城区胡同和中心城区外围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访谈。研究发现:(1)北京市通勤碳排放呈现出中心低碳化、外围高碳化的空间分布特征。(2)公交供给和轨道交通对降低通勤碳排放有显著作用。职住相对平衡的街道、轨道和公交网络密度较高的街道,其通勤碳排放也相对较低。(3)不仅居住地建成环境特征会影响通勤碳排放,通勤过程中的附加活动需求与换乘便利程度对通勤碳排放也有间接影响。因而,建成环境对通勤碳排放的影响除了直接的物质空间因素,还包括间接的个体视角。以期为超大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减碳策略提供借鉴。

    2023 VOL6: (P18-P24) [摘要] [PDF下载]
  • 陈艳艳、张 野、王子帆、钱汉强、宋程程
    城市重点功能区出行及职住平衡特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针对大城市职住分离日益严重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大数据分析城市重点功能区的出行和职住平衡特征。首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提取用户出行起讫点(OD),将获取的出行信息集计到各交通小区,从时间、距离和时耗方面分析各功能区的出行特征,并通过职住地识别算法获取用户居住/工作地,引入居住/工作独立性指数来衡量职住分离程度,结果显示各功能区的职住分离度均大于50%。其次,结合兴趣点(POI)数据对城市功能区基础配套设施的密度与出行特征进行横向对比,数据显示回龙观地区的交通配套设施较少,通勤出行距离和时间均最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改善建议,为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设施配置以更好满足通勤出行需求及减少城市碳排放量提供参考。

    2023 VOL6: (P25-P32) [摘要] [PDF下载]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