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亚洲城市论坛)张圣琳:社区参与及社会设计——北台都会(区域)的人文农创经验

张圣琳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所长,教授

 

 

20多年来,台湾的社区营造从无到有、从生疏到体系化,有了质的飞跃。其中1999年的9.21大地震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全台湾与空间专业相关的师生几乎都进入了社区,参与不同类型的灾后重建。经历这次全面的重建工作之后发现,社区营造仅仅依靠硬件设施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增加软件设施,尤其是经济、产业等方面。但是这些软件方面的设施都与人的转变相关,需要长时间的教育与培养。台湾政府因此建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培训和空间产业计划,希望能由设计改变空间,从而改变社会关系。


相关组织机构主要由县市级的社区营造中心与社区大学组成。通过这两个机构加强对于成年等人的教育过程,从而推动社区参与、社区转型。


教育培训计划包含了地区环境改善计划、社区规划师及青年社区规划师培训计划。针对青年社区规划师进行社会设计的训练,使他们成为社会设计师,使社区营造的系统更具有生态性与完整性。


空间产业计划包括地区发展计划、都市空间改造、URS都市再生、城乡新风貌及农村再生计划。其中地区发展计划主要是结合社会规划师的培养,让这些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规划师和都发局或者都更处配合,利用少量的经费完成一些自上而下的小型发展计划。都市空间改造则是一些相对时间长、更复杂的项目。URS都市再生是指关注建筑空间的更新。城乡新风貌及农村再生计划则关注与乡村与乡镇部分。


至2019年,几乎所有学生都是21世纪的孩子,20世纪的老师如何教育21世纪的学生?如何跨领域凝聚教师学群?由此引发了台大名为人文+X的教学改革。这场大学教育改革主要有3方面内容:第一,改革课程内容。将相关课程分为3个层次:导论性与知识性的;具体专业性的,比如GIS的使用;studio类具有实践性的。第二,发展综合思维。在课程发展过程中,从单一老师、单一课程,逐渐发展成校内、校外多学科交叉的学群,有助于训练人的多元思考及反应能力。最后,设置弹性化的上课时间。比如一门课3学分,54个小时,只要老师和同学愿意,可以在一个月里用4个周末让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跨出校园,让学习与实践越来越趋近。


城乡规划、城市发展需要人才的回流。可是人才回流到底怎么做?还是要回到教育,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脚踏实地、可以改变人心的过程。希望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回到一个和谐的社会,并对城乡的未来发展有更加正面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