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期 时间城市规划

卷首语

(2024年第2期)

主题:时间城市规划

特邀组稿人:王  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资源性特征被广泛认知。时间不仅对个人而言是有限的、宝贵的,对城市特定空间而言,时间同样是一种需要精心分配和安排的资源。随着城市运转节奏的加速,时间的价值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催生了时间城市规划的概念。

时间城市规划,作为传统城市空间规划的延伸,更加注重对时间维度的精细化管理和利用。如意大利国土空间的时间表计划是对城市时间进行精细化安排的另一种尝试,它关注商店的营业时间、城市设施的开放时间和公共交通的时刻表,以提高城市运营的效率和流畅性,避免时间断层的出现。

此外,由于时间概念的广泛性,在实践中时间城市规划又衍生出多种方向。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认为,时间城市规划关注的是空间中时间的表达,它包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考量,旨在丰富城市空间的内涵,使人们能够在城市空间中感知时间的流转。时间城市规划还表现为物质空间优化的目标。例如, 15分钟生活圈规划和24小时城市的构想,这些都是将时间作为规划目标的体现。通过设施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并将这种便利性以时间的形式量化为目标。更为深入的是,时间城市规划还涉及将时间、空间和行为三者相互关联的综合规划。在这种规划中,时间与空间互为载体,而行为则成为连接时间和空间的纽带。通过三者联动,将空间规划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时间的优化找到解决方案;同样,也可以在时间和空间规划无法解决的问题上,通过行为的优化来解决。

时间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虽然研究领域广阔,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尚处于初期阶段。为了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发展,本期主题栏目汇集了国内在时间城市规划领域的7篇论文,覆盖了其主要类型。其中,两篇关于时间利用的论文,作为基础性成果,被特别收录。

《凯文•林奇的时间城市设计思想解析与启示》一文系统地介绍了凯文•林奇在《此地何时:城市与变化的时代》中提出的时间城市设计理论。凯文•林奇强调了时间的多重性,探讨了从过去、现在和未来构建城市时间性的路径,提出主动引导与被动适应相结合的城市社会和环境变化的管理策略。这一理念为理解城市时间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并通过分析个体与群体的主观时间体验,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更人性化的思路。

《面向时间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从城市设计的历史演变出发,展示了从长周期历史时间转向日常时间的范式变化,阐述了以凯文•林奇提出的精度、周期、幅度、速度、同步性、规律性及倾向性等7个时间结构维度为代表的理论概念。结合各类研究、政策与工程实践,展示了城市设计如何采用插入、填充、延时等手法实现地方时间线的优化与同步,并展望数字化背景下城市时间设计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一文基于居民行为活动差异进行时间段划分,提出一种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思路,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空间维度上设施供给、居民活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但时间维度上,二者出现明显的时空分异,部分时间段出现匹配错位情况。这一发现揭示了设施供给与居民需求的时空精准匹配的必要性。

24小时城市作为城市竞争力和多样化生活需求的体现,是目标型时间城市规划的探索。《24小时城市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以伦敦、纽约和东京为例》一文剖析了经济、政治、文化3种主要动力在推动24小时城市运行中的主要作用和特点,并总结出优化空间利用、加强交通配套、改进夜间照明、完善管理体系等关键举措及面临的挑战。

《时空行为视角下上海市早高峰拥堵的形成模式与规划应对》一文是时空行为规划的尝试。研究从时间、空间和行为3个维度分析了上海市早高峰交通拥堵的形成过程,包括居民的出发地、拥堵点和目的地,将拥堵点分类为“时空集中型”“出发集中型”“到达集中型”和“时空分散型”4种模式,基于时空行为规划理论提出了缓堵策略。

主题栏目最后两篇论文关注了两个当前时间利用的热点问题。《上海市双职工育儿家庭的时间压力与分工特征》一文指出,在育儿期间,双职工家庭遭遇家务和通勤时间增长的双重挑战,这导致他们的工作和休闲时间遭到挤压,妻子尤其承受了较大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时间压力下夫妻的分工方案,以及代际援助对缓解家务照料压力的重要作用。《上海市工作人群手机使用特征及对时空利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手机依赖度人群的时空利用差异,发现手机依赖度较高的群体倾向于年轻、高学历、市区居住、办公室工作并育有孩子;手机使用在居住地和移动空间较为普遍,但在工作地和外出场所存在差异;手机使用与休闲、卫生护理和交通活动时间呈正相关,与睡眠、工作、家务劳动时间呈负相关,对购物、社交、餐饮时间无显著影响。研究揭示了手机使用对居民日常活动和城市空间使用的影响。两篇论文虽然不直接涉及时间城市规划,但都研究时间和空间关系,提出的见解对空间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时间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将时间纳入城市规划的考量,可以促进城市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文化氛围。本期“时间城市规划”主题栏目汇集了国内外在时间城市规划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多个方面和类型。遗憾的是,目前付诸实践的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还较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关于时间城市规划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成果的涌现。


微信扫一扫
关注“上海城市规划”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