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2024年第3期 总第176期 【本期主题:ICT应用与智慧养老】
- 面向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老龄化地理学研究 [摘要] 2024 VOL3: (P1-P8) [PDF下载]
- ICT辅助下的养老圈启示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空间配置研究 [摘要] 2024 VOL3: (P9-P14) [PDF下载]
- ICT应用下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研究——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2024 VOL3: (P15-P22) [PDF下载]
- 技术—空间视角下的智慧社区适老化响应模式与融合发展策略 [摘要] 2024 VOL3: (P23-P30) [PDF下载]
- 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需求调查研究 [摘要] 2024 VOL3: (P31-P36) [PDF下载]
- 远程监护设备对不同居住安排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摘要] 2024 VOL3: (P37-P42) [PDF下载]
- 连锁运营模式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及其合理配置研究——以首都核心区代表性连锁运营驿站组团为例 [摘要] 2024 VOL3: (P43-P51) [PDF下载]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上海城市设计管控机制优化初探 [摘要] 2024 VOL3: (P52-P59) [PDF下载]
-
面向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老龄化地理学研究 [摘要]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快速加深、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空间重构的特殊时期,地理学与社会学、老年学等学科交叉的需求 日益凸显,老龄化地理学正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地理学对老龄化的研究聚焦于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 因素、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效应、老年人健康与环境的关系、老年人的空间行为、养老服务的空间组织与规划等方面,在 一定程度上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一些基础性概念 仍然需要辨析,以便深入理解老年人口区别于其他人口的特征。立足于老龄化语境下人、社会与环境所构成的地域系 统,从人口、健康、社会等维度重新剖析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特征,结合社会需求探讨老龄化地理学研究的未来方向。 2024 VOL3: (P1-P8) [摘要] [PDF下载] -
ICT辅助下的养老圈启示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空间配置研究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421”式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倾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攀升。据最新数据, 我国近97%的老年人倾向于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方式来养老。如何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并引导其融入社区 对外社交,打造安全性、包容性强且符合需求的社区养老环境是关键。ICT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融合发展使得该技术逐 渐被引入康养领域,运用ICT辅助养老即“智慧养老”设备及系统,新形式下的社区与居家养老模式可打破距离壁垒 来观测老年人情况,为他们的生活和出行尽可能提供保障,有助于扩大其活动范围及养老圈。通过对沈阳市某社区养 老服务中心使用ICT设备的老年人的调查访问,探索ICT辅助下的养老圈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功能空间上会有哪些 变化,提出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养护效率的可行性建设办法,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养老健康产业发展 2024 VOL3: (P9-P14) [摘要] [PDF下载] -
ICT应用下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研究——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与信息化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研究ICT应用下城市老年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数 字鸿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对于老年友好社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智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有重要意义。以福州 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比较其对不同类型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能力,进而探究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和发生场景。在此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提出社区信息中心的功能组织与空间配置策略,以期为弥合城市老年人智慧 居家养老“数字鸿沟”、提升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水平提供借鉴。 2024 VOL3: (P15-P22) [摘要] [PDF下载] -
技术—空间视角下的智慧社区适老化响应模式与融合发展策略 [摘要] 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要模式的适老化空间。近年来,智慧社区面对持续加 深的老龄化趋势进行了多种模式的响应,其技术体系与功能内涵不断拓展。通过对智慧社区适老化响应模式的梳理, 将其分为社区服务升级、信息平台赋能、智慧场所营造和数字家庭构建4类。对这4类适老化响应模式的特征及典型应 用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技术—空间耦合的框架之下,提出智慧社区适老化的发展策略。智慧适老技术应用与社区空间 环境适老化改造的深度融合,能优化适老化场景体系,更好地实现数字技术对老龄人群需求的精准适配,最终使智慧 社区实现向适老化智慧社区动态演进。 2024 VOL3: (P23-P30) [摘要] [PDF下载] -
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需求调查研究 [摘要] 针对不同居住模式下的中老年人群体,系统梳理“居家智慧养老需求”的内在关联性,提炼出6大核心需求评估维度, 即个性化休闲娱乐、周到的照护辅助、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严格的隐私保障、友好的交互设计和智能网络连接赋能,并对 比分析了不同特征、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的6大核心需求差异。此外,通过用户访谈和案例调研,进一步揭示了中老 年人在实际使用智慧养老产品过程中对功能配置与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潜在的隐性需求。基于这些发现,提出在功能设 计、空间布局和交互模式方面的策略性建议,以满足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对居家智慧养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从而为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居家养老”生活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2024 VOL3: (P31-P36) [摘要] [PDF下载] -
远程监护设备对不同居住安排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摘要] 远程监护设备通过监测老年人的体征、环境或需求,可以实现对老年人护理的远程辅助。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CLASS)2018年度、2020年度的2期数据,分析4 503名老年人的调查问卷结果,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老年人的3种 居住安排(独居、仅与配偶同居、多代同居)作为调节变量,探究4类常见远程监护设备(智能手环/手表、居家监控摄 像头、智能一体机/音箱、智能睡眠监测)的使用对城市居家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至少使用其中一种设备 即可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产生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在独居老人群体中尤其突出,并且不同设备的影响也存 在差异。揭示远程监护设备对老年人的健康效益存在居住安排方面的异质性,为智慧养老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2024 VOL3: (P37-P42) [摘要] [PDF下载] -
连锁运营模式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及其合理配置研究——以首都核心区代表性连锁运营驿站组团为例 [摘要] 2021年底,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社会阶段。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的依托,其合理配置是 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的基本保障。以老龄化率居前列的首都核心区连锁运营模式下的代表性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组团为 研究对象,对驿站布局与规模类型,服务项目、服务量与服务提供形式,人员安排与统筹调配情况,不同规模驿站的空间 利用实态等进行调研;对服务量的影响因素、空间利用现状与问题等进行分析归纳,进而对连锁运营模式下社区养老服 务驿站的规划布局、不同规模驿站功能与空间的合理配置提出建议,以期为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参考。 2024 VOL3: (P43-P51) [摘要] [PDF下载] -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上海城市设计管控机制优化初探 [摘要]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语境下,城市设计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体现出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综合运作的发展趋 向。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工作,特别是在推动城市设计法定化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机制和方法。新时期,上海 围绕3方面持续开展城市设计探索:一是全过程管理,将城市设计融入规划体系各个层次,注重体系性、适应性和可实 施性;二是高品质设计,探索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空间设计的模式和方法创新;三是高效能治理,以城市设计为平台引 导多元主体协作参与,激发更大范围的价值认同。 2024 VOL3: (P52-P59) [摘要] [PDF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