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2024年第5期 总第178期 【本期主题:保障性住房政策设计与规划实践】
- 保障性住房政策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摘要] 2024 VOL5: (P1-P6) [PDF下载]
-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与政策应对: 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演进的视角 [摘要] 2024 VOL5: (P7-P13) [PDF下载]
- 上海市保障类住房运营管理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 2024 VOL5: (P14-P18) [PDF下载]
-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特征研究 [摘要] 2024 VOL5: (P19-P25) [PDF下载]
- 基于住房类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供需 匹配评估——以奉贤南桥大型居住社区为例 [摘要] 2024 VOL5: (P26-P34) [PDF下载]
- 香港“临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启示——基于临时城市主义的视角 [摘要] 2024 VOL5: (P35-P41) [PDF下载]
- 从零星微更新到街区一体化更新的上海实践探索 [摘要] 2024 VOL5: (P42-P48) [PDF下载]
- 基于综合环境整治的生态修复型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以上海合庆郊野公园为例 [摘要] 2024 VOL5: (P49-P56) [PDF下载]
-
保障性住房政策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摘要] 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模式、欧洲福利国家模式、混合型模式、东南亚福利国家模式颇具代表性。通过比 较研究,认为4种模式在发展演进,以及构建的背景条件、配套政策措施、实际实施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我 国保障性住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以下启示: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重要保障;构建多 层次、多元化保障政策体系是保障性住房政策设计的重要思路;强调社会力量参与是实现保障性住房政策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抓手;加强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是保障性住房政策设计的着力点;注重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其他相关的经济社会 政策目标相结合是放大保障性住房政策效应的重要途径。 2024 VOL5: (P1-P6) [摘要] [PDF下载] -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与政策应对: 基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演进的视角 [摘要]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住房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及其带来政府财政负担这一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下,结合国家层面“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和供给”这一住房保障理念,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视角,梳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阶段性特征,讨论我国住房建 设面临的实践挑战,并进一步提出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再调整视角,以多元合作共建模式予以应对。具体包括: 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推进背景下多路并举统筹解决保障性住房短缺难题,创新规划管制举措以激励多主 体充分参与住房保障建设与住区治理,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法律等配套政策以保障住房市场有序运行等 2024 VOL5: (P7-P13) [摘要] [PDF下载] -
上海市保障类住房运营管理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 [摘要] 简要分析上海保障类产权住房和保障类租赁住房运营管理现状,重点研究上海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难点,围绕如 何兼顾精准定向供应和资源公平分配、租户可负担和企业可持续、长期稳定租期和房源循环使用等问题,提出上海保 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应当在坚持规划引领的前提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妥善处理政府 与市场、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通过建立供需对接的运营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强化市区协同部门 联动管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等,多措并举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 2024 VOL5: (P14-P18) [摘要] [PDF下载] -
社区生活圈视角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特征研究 [摘要] 为落实国家保障房政策,上海自2001版总体规划开始制定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计划,并分批分期推进实施。时隔20余年, 全市大居在规划建设、人口导入、社区治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生活 圈为分析单元,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次分析大型居住社区社会融合的状况:在大居外部,通过比较大居基地边界与大居 生活圈边界的重合程度,发现多数大居基地与周边社区或村庄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并没 有形成完全封闭的孤岛;在大居内部,大居生活圈可以根据住房类型的混合程度分为4类,其中保障房与商品房混合型 生活圈是主体部分,现阶段的社会融合也大多发生在这两类住房相邻之处。在促进社会融合的空间要素中,商业设施和 教育设施起到了主要作用。 2024 VOL5: (P19-P25) [摘要] [PDF下载] -
基于住房类型的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供需 匹配评估——以奉贤南桥大型居住社区为例 [摘要] 在“人城产”融合发展新形势下,上海大型居住社区生活圈未来发展需要精准化的规划策略。聚焦大型居住社区中承 载不同住房类型的居住地块和社区单元,运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便利可达和活动支持导向下的 社区生活圈供需匹配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不同住房类型居民需求探讨精准供给策略,并在“小聚居、大混居”模式下进 一步提出“小居汇、大居汇、邻居汇、栖居汇”社区生活圈融合发展体系。 2024 VOL5: (P26-P34) [摘要] [PDF下载] -
香港“临时”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启示——基于临时城市主义的视角 [摘要]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普遍面临房价高企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问题,在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政策背景下, 亟需创新空间利用方式和探索多渠道的供给模式。近年来,香港面对高房价引发的管治危机,积极探索“临时”保障 性住房建设,以应对常规运作下的公共租赁住房(公屋)供给不足的问题。“临时性”作为一种时空整合策略,可增加 住房供给、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是保障住房体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思路。从临时城市主义视 角出发,梳理香港“临时”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背景和发展历程,在空间利用和住房供给两方面将传统公屋与两类“临 时”保障性住房(过渡性房屋和简约公屋)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讨论“临时性”作为时空整合策略在住房供给中的 应用与效益。 2024 VOL5: (P35-P41) [摘要] [PDF下载] -
从零星微更新到街区一体化更新的上海实践探索 [摘要] 在资源紧约束背景下,上海城市更新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多年来,规划管理和实施部门不断探索城市更新的制度、 模式和方法,街镇居委也将更新与治理相结合,提高居民及多元主体的参与度和感受度。通过梳理城市更新从零星微 更新逐步走向街区一体化更新的动因和背景,结合上海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街区一体化更新的若干模式和方法。这些 案例成果体现了工作融合、项目整合、资源叠合的综合效应,是上海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探索和努力,以期为更 多的城市更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 VOL5: (P42-P48) [摘要] [PDF下载] -
基于综合环境整治的生态修复型郊野公园规划实践 ——以上海合庆郊野公园为例 [摘要] 2013年至今,上海市委市政府连续推进了两批共10个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享受野趣的好去处。第 二批郊野公园推进时,适逢全市“五违四必”综合环境整治和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行动深入推进,在规划方法上进一 步强化了生态修复等理念。以综合环境整治背景下合庆郊野公园的规划实践为例,对其在生态修复、风貌重塑、滨海特 色彰显、城乡跨域联动等方面的规划方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存量时代背景下超大城市大型生态绿色游 憩空间的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 VOL5: (P49-P56) [摘要] [PDF下载]